古代醫生幾年能出師

來源:魅力女性吧 1.54W
古代醫生幾年能出師

八到十年,古代學醫一般在十二三歲始開始拜師,當然老師在收徒弟時也會考試考察,看看徒弟是不有學醫的天賦,考察合格後,舉行叩頭的拜師禮後,先在師父所在的藥鋪,或者説診所打雜三年,幹掃地,搽桌子在老師切,炒,蜜制等炮製中藥時,燒火,遞藥品等,幹活是沒有工錢的,只管吃住。

當然在這三年內,師傅會讓徒弟讀《藥性賦》,必須背會。《湯頭歌訣》內師傅挑100多首必須熟背,《醫學三字經》牢記,《脈訣全卷》中的28種脈象所症病候,必須背會。認識三百多種中藥的花,0枝,皮,根,全草,果,等,礦物藥的認識,動物藥的識別等,並學會常用藥物的切,炒炮製,如半夏的薑汁炮製,馬錢子的沙燙炮製,礦物藥的鍛治。如自然銅的醋鍛,師父最拿手絕活是一個枳殼能切108片。薄如蟬翼,這個記錄至今尚未有人突破。當然師父去野外採藥時,徒弟是必須去的,順便聽師父講許多有趣的故事。學習在書本學不到的東西。

從師後的第四年,依然是幹雜活。但讀的書是《傷寒論》背會,《金匱要略》背會,《醫宗金鑑》《時病論》《温病條辨》,《付青主男女科》等,讀書的同時,師父給幾個銀針,大棉花團,教練用腕力學鍼灸,當然有關鍼灸的書也多看,並在模擬的木頭人,掛圖牢記六經脈絡腧穴學。有時師傅遇到不常見脈象時,也讓徒弟摸脈體會!

第五年也就是正二八經坐在師父身邊了師父看過的病人,徒弟再看看,抄抄藥方,不懂的地方,病人走後再問一下師傅等。這時候師父才讓看《內經》,師父説《內經》

看的太早不知其義。學會看常用的病後,再看《內經》等事半功倍,再讀《傷寒論》,耳目一新,柳暗花明,提壺灌頂。確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之感覺。

第六年師也就讓獨立看病人,師父也望聞問切,看完病人,開出藥方,送師父審核,合格,抓藥送交病人。

有二年臨牀經驗後,經師父考試考核,合格就可出師了。出師後,可隨師父從業,也自立門户。

當然,師父引進門,修行在自身,嚴師出高徒。

學醫,靠的是天賦和悟性,須終身學習,也是太苦躁的。

成為一代名醫所付出的心血,是常人無法承受的!好醫生,必須有高尚的醫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