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歲古代什麼意思

來源:魅力女性吧 3.15W
五五歲古代什麼意思

1、孩提: 2~3歲的兒童。指代幼兒時期。

2、垂髫(tiao):三四歲至七歲(女)、八歲(男)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頂自然下垂的短髮)。

3、總角:八歲(女)、九歲(男)至十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總丱”。

4、豆蔻: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5、束髮: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兩個 總角解散,紮成一束髻)古代男孩十五歲時束髮為髻,因用為指代成童:“餘自束髮讀書軒中”( 歸有光 《 項脊軒志 》)。束髮一般15歲,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 。《大戴禮記 ·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6、及笄:女子十五歲。女子拾伍歲行笄禮,表示已經成年,可以結婚了。女子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此稱女子15歲為‘及笄’,也稱“既笄”。

7、弱冠: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8、而立: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9、不惑: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10、知命: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11、花甲、耳順:六十歲。

12、古稀:七十歲。

13、中壽:八十歲。

14、耄耋(mào dié):八九十歲。

15、期頤:一百歲。

禮記·三年問》:“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五五相乘為二十五, 漢 時因用以代稱三年之喪。《隸釋·漢堂邑令費鳳碑》:“菲五五,縗杖其未除。”《隸釋·漢巴郡太守樊敏碑》:“遭離母憂,五五斷仁。”

(2).二十五。《鶡冠子·度萬》:“五音六律稽從身出,五五二十五以理天下,六六三十六以為歲式。” 陸佃 注:“五五,五其音之五也。”《三國志·魏志·王朗傳》:“老臣慺慺,願國家同祚於 軒轅 之五五,而未及 周文 之二五,用為伊邑。”此謂 黃帝 有子二十五人。

(3).以五為行列。《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四·豔歌何嘗行》:“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十十五五,羅列成行。” 南朝 樑 江淹 《學樑王兔園賦》:“上飛 衡 陽 ,下宿 沅 漢 ,十十五五忽合而復散。”《晉書·天文志中》:“凡降人氣,如人十十五五,皆叉手低頭又云,如人叉手相向。”

(4).謂以五人為伍,猶如古代軍隊編制。《魏書·高佑傳》:“設禁賊之方,令五五相保,若盜發則連其坐,初雖似煩碎,後風化大行,寇盜止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