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稼楊萬里賞析

來源:魅力女性吧 9.49K
觀稼楊萬里賞析

《觀稼》

三年再旱獨堪聞一熟諸村稍作欣。

老子朝朝弄田水,眼看翠浪作黃雲。

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楊萬里因曾上《千慮策》,為樞、相所重,被薦入京任國子博士,後歷任太常博士、太常丞、兼禮部右侍郎、將作少監等職。淳熙元年(1174),離京外放。這首詩即作於待官居家之時。

詩人長期生活在農村,對自然天象、莊稼收成十分敏感,深有體驗。這首題為《觀稼》的小詩,生動地表現了詩人這種親身體驗,抒發了回到家鄉偶逢熟年時由衷喜悦的心情。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落筆,總敍家鄉兩早、一熟的農事及由此而引起的不同情態,一悲一喜,對比鮮明。

當詩人返鄉後,聽説三年之中兩逢大早,致使莊稼歉收,民生凋弊,饑民流落,餓孵橫屍,種種慘象素繞在詩人心頭,內心充滿了痛苦和哀憐,這一切不幸的情事哪裏能夠忍心聽啊:在這裏,通過“獨堪聞”的反詰句,充分表現了詩人痛楚的心靈。幸好今年尚未遭受災害,各鄉各村終於迎來一季麥熟。

詩人彷彿看到家鄉父老們,面黃肌瘦、愁容籠罩的臉上開始浮現一點寬慰的笑意。詩人的心和廣大農民的心是息息相通、憂樂與共的,此時內心深處才稍微升起了欣慰之情。後兩句從小處着筆,具寫詩人自己的所作所見,從中曲現內心愉悦自樂的心境。

詩人熱愛田園,嚮往鄉居,一旦從繁華鬧雜的京城回到鄉村,又眼見莊稼收穫在即,一片翠綠的麥浪正逐日化作成熟的大片“黃雲”,心中不禁充滿了欣喜之情。他天天下地察看,“朝朝弄田水”,精心管理,愛護備至。他久久地佇立在田邊,一次次欣賞着眼前的美景:一大片碧綠色的莊稼,在風中起伏翻動,猶如陣陣水波迎面撲來。

細看麥穗和麥杆,正悄悄地由綠轉黃,腦海中不禁又浮現出另一番美好的景象:麥秋時分,滿眼是一片黃澄澄的等待開鐮收割的莊稼,象鋪蓋在萬里長空中的一層濃重的黃雲,飽滿的金色麥穗沉甸甸地下垂搖曳,散發着清新甜美的麥氣,正是“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王安石《初夏即事》)。此情此景,怎不使人欣喜,怎不令人陶醉!

眼前的美景,與詩人含藴的感情、美好的理想水乳交融,妙合無垠,創造了充滿魅力的意境。詩人在這裏成功地運用了兩個借喻:“翠浪”和“黃雲”,既生動形象,如睹如繪又含蓄隱曲,強化了文學色彩。蘇軾詩云:“分啡翠浪走雲陣,刺水綠秧抽稻芽。”

王安石詩云:“燥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雲稻正青。”黃庭堅亦有詩云:“黃雲喜麥秋。”正如《詩人玉屑》卷十引惠洪《冷齋夜話》雲:“用事琢句,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此法惟荊公、東坡、山谷老人知之。”這種以借喻代本體,以形容詞修飾語代替名詞中心詞,而顯得婉轉曲達的藝術手法,用得恰當,確有神奇的魅力。

楊萬里吸收了此等筆法,並作了創造性的發展,將兩個借喻壓縮在一句詩裏,形成當句對,顯得高度凝鍊而工整、鏗鏘。同時,又用“眼看”和“作”兩個動詞串連起來,巧妙地將“景”與”情”融於一爐,將“現實”與“理想”交織一起,情與景偕,思與景共,情景相生,虛實交錯,巧妙地勾勒出一幅真、善、美兼備的藝術意境,昇華到思想內容與藝術美感高度結合的完美境界。短短七字,竟有如此豐富、完美的表現力,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