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書和奏疏的區別

來源:魅力女性吧 3.05W
奏書和奏疏的區別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奏書意思是漢時在諸侯王國中,臣下向王公陳述意見文書。泛指奏章。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戰國以前,君臣同書,秦漢立儀,始有表奏,王公國內,亦稱奏書。奏疏意思是奏章,遞交皇室或皇帝的備忘錄。出處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説,奏疏》:按奏疏者,羣臣論諫之總名也。奏御之文,其名不一,故以奏疏括之也。

奏書(zòu shū) 

漢 時在諸侯王國中,臣下向王公陳述意見的文書稱“奏書”。 南朝 樑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 戰國 以前,君臣同書 秦 漢 立儀,始有表奏,王公國內,亦稱奏書。”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上》:“奏之為言進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書,於公府曰奏記。”

泛指奏章。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學士輓詞》:“同學 金陵 最少年,奏書曾用牘三千。”

臣下向君主進呈文書。 唐 元稹 《沂國公魏博德政碑》:“臣拜稽首,退而奏書於陛下。”

叢辰名。為歲之貴神,主奏記與伺察。一説為水神,是歲君的諫臣。《協紀辨方書·義例一·奏書》:“《廣聖歷》曰:‘奏書者,歲之貴神也,掌奏記,主伺察。’…… 曹震圭 曰:‘奏書者,水神也,為歲君之諫臣。’”

奏疏( zòushū)

1、奏章。《宋史·朱倬傳》:"每上疏,輒夙興露告,若上帝鑑臨。奏疏凡數十。" 明 徐師曾 《明辨序説·奏疏》:"按奏疏者,羣臣論諫之總名也。奏御之文,其名不一,故以奏疏括之也。" 清 龔自珍 《宰王定九丈宅命賦詩》:"公之奏疏祕中禁,海內但見力力持朝綱。"

2、向帝王上書言事。 宋 歐陽修 《上範司諫書》:"當時之事,豈無急於沮 延齡 論 陸贄 兩事也。謂宜朝拜官而夕奏疏也。"《宋史·虞策傳》:"入為吏部尚書,奏疏 徽宗 ,請均節財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