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坐忘四個階段

來源:魅力女性吧 2.53W
莊子坐忘四個階段

莊子把坐忘分作“忘仁義”、“忘禮樂”、“坐忘”三個階段。

又借女偊答南伯子葵問道講述了坐忘的過程:“三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

這就是要求棄耳目去心意,最後連自己本身的存在也得忘掉。

坐忘四階段:

就是“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這時最初解釋。

後來司馬承禎專門著有《坐忘論》,作出了較為深入的闡述,並把坐忘分成七個階段,一、敬信二、斷緣三、收心四、簡事五、真觀六、泰定七、得道。總結的相當精闢。

坐忘首先是一種境界,“坐”表示一種清心淨性的狀態,“忘”是一種排除雜念,自然而然而不是刻意而為乃能悟道的境界。

坐忘的現實意義

人在社會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問題和困難,面對問題和困難,有些人就能夠承載和化解,但有些人就很難化解,就會形成一些負面的東西壓在自己的心頭,時間一長就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還會讓一些人因此蒙閉智慧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定,導致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其實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道家講忘記,佛家講放下,儒家講釋懷。雖然各自的重點不同,但大方向是基本一致的

廣而言之,“坐忘”就是忘記、放下、釋懷的智慧,這是一種大境界。簡單地講就是全身放鬆,拋棄後天思慮,身心兩忘,物我兩忘。這就是坐忘。非悟道之人難以得其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