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文字原理

來源:魅力女性吧 1.89W
楔形文字原理

楔形字原來是從上而下直行書寫,後來改為從左而右橫行書寫,於是全部楔(xiē)形符號轉了90°,從直立變成橫卧。由於右手執筆,從左而右橫寫,楔形筆畫的粗的一頭在左,細的一頭(釘尾)在右。

蘇美爾楔形字有意符和音。經過巴比倫人、亞述人、阿拉米人的使用和改造,成為一種半音節文字。

公元前2500年左右,蘇美爾地區的這種文字體系達到了充分發展的階段。這種文字被稱作“楔形文字”,因為它是由用蘆葦做成的帶有三角形筆尖的筆在濕泥板上刻劃而成的楔形符號組成的。楔形符號共有500種左右,其中有許多具有多重含義(其“準確含義”只能根據上下文來確定),這就使得楔形文字體系比後來的字母文字體系要難以掌握得多。儘管如此,在兩千年間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惟一的文字體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這種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

從蘇美爾時代殘存下來、在近代被髮掘出來的楔形文字文獻都是抄寫在泥版上的。這些泥版中,大約90%是商業和行政記錄,其餘的10%大致可以歸入文學的範疇——明確説來,包括對話、諺語、讚美詩和神話傳説的殘篇。蘇美爾人的對話採用這樣的形式:兩個角色在辯論中站在對立的一方互相駁辯——夏天對冬天,斧頭對犁子,或者農夫對牧人。由於雙方均有許多可以立足的根據,因而辯論通常沒有輸贏倒不如説,這種形式主要是為教學目的設計的,旨在幫助神廟學校的學生對某一論題有儘可能多的瞭解。另一方面,殘存至今的蘇美爾諺語則提供了明確的觀點。一則令人着迷的蘇美爾處世格言這樣講:“僕人呆的地方,必有爭吵相伴理髮師呆的地方,必有毀謗傳出”由此可知,多嘴多舌的理髮匠在人類文明的黎明時期就已臭名遠揚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