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街道名稱由來

來源:魅力女性吧 1.07W
常州街道名稱由來

局前街東起和平路,西至北大街,全長1070米。明初洪武年間,常州知府張度在此設立雜造局,為地方製造緞匹、箭枝之場所。因此街位於製造局前故名。西段為縣巷“武進縣衙”。街內古建遺址林立,是郡城子城廂。百年名校常州市局前街小學就位於此街。

大廟弄

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此處建有府城隍廟,原稱城隍廟巷。明洪武初題木主像“常州府城隍之神”,春秋合祭,為常州八廟之一。清順治十六年(1660年),又於府城隍廟東另建縣城隍廟,俗稱小城隍廟,故府城隍廟稱大城隍廟,弄因此得名。1933年,府城隍廟改建為中山紀念堂。

官保巷

“官保巷”位於常州老城區中,東起小河沿,西至北大街,長170米,原先寬只有1.5—2米,後拓寬。現如今這條巷子就在“新世紀商城”的中間,名稱還在。

此處在古代是為考取功名的考生報喜的人所聚居的地方。該巷原名叫“官報巷”,後來“報”衍化為“保”,於是就稱之為“官保巷”了。

縣直街

縣直街,南通延陵西路,北達局前街,全長僅200米不到。原為武進縣衙前的直街,因以為名。現在12路、42路、B22路公交站台仍沿用這個街名。

縣直街上原有一家“大光明電影院”,是當時設施最好的電影院。那時常州一句順口溜:“大光明看電影,馬復興吃點心,人民公園談愛情”,一時成為時尚的娛樂場所。1983年改作市政府會場,“大光明”這塊招牌就失去了光環。

此外,當時這條街上還有遠近聞名的老大房茶食店,經營各色糕餅茶食、糖果餅乾,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綠楊飯店和創建於清宣統二年的德泰恆菜館,當時可謂是常州人一飽口福和眼福的好地方。

如今的縣直街,已被新世紀商城、常州糕團店、三鮮美食城、德泰恆大酒店等現代店面所佔領,昔日的小店小鋪,老舊房屋早已不見蹤影。

唐家灣

唐家灣在迎春步行街北面,古時這裏連接日新街,通白雲渡,至局前街迎春橋段。相傳明代抗倭名將唐荊川高祖唐誠,曾在此租地建造禁城館(士大夫居住建築),形成唐家宅第。因禁城館前臨白雲溪洄灣處,沿岸垂柳成行,風景優美,端午節在此舉行龍舟競渡,以此命名,上世紀70年代填沒。

現在的唐家灣,西臨晉陵中路,由路口往東,可看到多家特色店鋪林立,雖有汽車通過,但仍可算是一條安靜的路。

縣學街

縣學街,南起文化宮廣場,北至局前街,長500米,因位於縣學旁而得名。昔日縣學街近倚白雲渡,與唐家灣隔水相望,沿河岸寓居名人甚多,留下了許多人文軼事。

斜橋巷

斜橋巷緊鄰縣學街,因此處原先有石橋(斜橋)而得名。斜橋北至和政門,這有斜橋街,通梅橋始建於宋咸亨二年(671年),歷史悠久。

因緊靠縣學,舊時為條小巷熱鬧非凡,馬蹄車輪聲不絕,魚躍人歡。現在的斜橋巷邊上均為居民樓,也是城區中心比較安靜的街巷。

化龍巷

化龍巷是大家熟知的一條街,它坐落在市區中心地段,南接局前街,北通東橫街。化龍巷的巷名源於一則神話。傳説此間早期人丁稀少,附近有一老人亡故,其子請風水先生在巷口玉帶河邊選定墳地,殯葬棺木。風水先生私下叮囑:此處乃龍地也,爾父下葬三年後,會化龍昇天,但一定要到期方可動土查看。光陰荏苒,人言紛紜,其子探龍心切,未至3年期滿便挖土探看。果見父身已滿披龍鱗,惜乎未成全形而化為白光遁去。消息傳遍全城,稱之謂“化龍地”,因成巷名。

現在的化龍巷是單行線,集中了多家家紡商店,儼然已有“家紡一條街”之氣象。

娑羅巷

娑羅巷與局前街博愛路連接,巷內有娑羅巷幼兒園。此地原稱鎖龍巷。

娑羅即柳安,常綠大喬木,原產於印度和東南亞,在印度等地是僅次於柚木的重要木材,其樹脂可作瀝青的代用品,亦附會為七葉樹或月中桂樹。傳釋迦牟尼即涅槃於兩棵娑羅間,娑羅樹能給人們帶來“佛家見,常生明”、“月中桂,常綠蔭”。明永樂年間,娑羅傳入中國,此地開始種植,曾栽有娑羅樹,以盛開娑羅花而得巷名,也寓意居住在此的人們再也沒有煩惱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