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心学精髓

来源:魅力女性吧 2.74W
陆九渊心学精髓

―、仁义者人之本心

陆九渊思想的核心概念是“本心”。什么是“本心”陆九渊借孟子的“四端”、“良知”、“良能”、“仁 义”等说法来予以说明:

按陆九渊的观点,“本心”就是人先验的道德理性价值自觉能力, 是人本来就具有的,是不假思索、不假安排的本有之知、本有之觉,所以 称之为“本心”。这个“本心”提供道德准则、发动道德情感,故又称仁 义之心。在他看来,“本心”人人具有,然“愚不肖”者常蔽于物欲而失 之,而那些“智者贤者”则常蔽于“意见”而失之。“失”是被蒙蔽、 功能的缺失,而不是根本的丧失。他说:“愚不肖者之蔽在于物欲,贤者 智者之蔽在于意见,高下污洁虽不同,其为蔽理溺心而不得其正,则一 也。”(《与邓文范》)所谓“蔽理溺心”,也就是指人的“本心”仍在那 里,只是被“物欲”、“意见”遮蔽或陷溺,失去本有的功能和作用。

二、心即理

在陆九渊看来,具有普遍意义和道德价值根源意义的“本心”,说到 底也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理”。陆九渊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心等同于 理,认为“心即理”。他说: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所谓的“心即理也”,并不是说理是由心产生的,而是说心与理在本质上 是同一的。“心即理”命题中的“心”是指“本心”,“理”则兼具二义, 一是指道德法则,二是指普遍规律。虽然在他的论述中“理”主要是从 道德规范的意义上讲的,但陆九渊没有否认“理”的客观性、普遍性、 可知性,也不认为道德规范只是人内心的产物,抑或是一种纯粹主观的东 西。

明了 “心即理”的内涵是指人心之理与宇宙之理具有本质的同一性, “心即理”的命题就不难理解。但当陆九渊把“理”扩大至普遍规律,并 把其工夫论主要定位在“明本心”时,他就不免因过分强调“理”的内 在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