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動症的表現 - 推薦治療多動症最佳方法

來源:魅力女性吧 2.3W

每個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能都會經過一個小孩子特別活潑調皮的時候,這時的小孩特別愛惹事,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心,無論怎樣也不能阻止他東奔西跑的旺盛精力和行動。很多爸爸媽媽會忍不住説,這孩子有多動症吧。小心哦,可能真的會有多動症存在呢。來看看孩子多動症的表現與治療多動症最佳方法!

孩子多動症的表現 推薦治療多動症最佳方法

孩子多動症的表現 推薦治療多動症最佳方法

我國著名兒童心理健康醫生説,兒童多動症的症狀一般在7歲以前就會表現出來。

不過,他也指出,有些病人在年齡更小時甚至在孃胎裏就能顯得“與眾不同”。

“有個多動症患者的母親告訴我,當年她兒子還在她肚裏時就特別愛動,有一回還踢傷她的肝臟,痛得她需要入院留醫。”

醫生再講了他另一個年幼病人的故事。

“不久前有對夫婦帶了他們七歲大的孩子來看病,那個小傢伙不用多問,就知道是典型的多動兒。” “最叫我吃驚的是,那母親手中抱的一個七個月大男嬰,好動的特點不會輸給他哥哥。”

醫生形容,那男嬰就像一條大毛蟲,老是在他媽媽懷裏蠕動,一下子伸手亂打,一下子伸腳亂踢,然後又翻來覆去,好幾次險些都要滾到地上。 “他母親説,弟弟比哥哥還頑皮,精神特別好,力氣特別大,一天沒睡上幾個小時,全家人都為他忙亂。”

孩子多動症的表現 推薦治療多動症最佳方法 第2張

孩子多動症的表現 推薦治療多動症最佳方法

為什麼孩子那麼小就會患上多動症呢?

醫生解釋,這和兒童多動症發生的原因很有關係。

“兒童多動症的病因在醫學上至今還沒確定,不過,也已提出五種病因學説。”

孩子多動症的表現 推薦治療多動症最佳方法 第3張

孩子多動症的表現 推薦治療多動症最佳方法

兒童多動症五種病因

五種病因是:遺傳因素、懷孕期和圍產期因素、生化因素、心理社會因素和腦器質性因素。

根據世界醫學研究,兒童多動症有家族傾向,即患兒的父母或親屬在兒童時期也曾有多動症病史。

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學的吉爾斯醫生,曾對孿生子作過深入調查。她發現單卵孿生的同病率為79%,雙卵孿生的同病率便只有32%。顯然,遺傳基因與兒童多動症的發生是有密切關係的。

醫生也指出,懷孕期和圍產期出現的某些狀況也會導致胎兒和嬰兒患上多動症。

“患兒的母親,有好些在懷孕時曾出現毒血癥、或者是臨盆時間過長。醫學界相信,這些情況可能導致胎兒長大後出現精神不易集中等毛病。”

醫生説,生化因素則與中樞神經系統中多種化學物質的代謝異常有關。

“有些學者認為,多動症兒童的中樞傳遞物質存在兒茶酚胺水平不足的現象。”

孩子多動症的表現 推薦治療多動症最佳方法 第4張

孩子多動症的表現 推薦治療多動症最佳方法

兒童多動症治療分三方面

醫生説,兒童多動症的治療可分三方面。

他説,家長首先得對這種心理疾病有較全面的認識,而且須向孩子説明真相。

“孩子必須對多動症也有了解,而不要道聽途説,另一方面也要提醒孩子不可憑多動症為任性頑皮的藉口。

“家長也應把病情告訴老師,並且要求對方配合專家的治療協助孩子克服困難。”

醫生説,家長和老師也要對這類孩子保持耐心,不要輕易責備和打罵他們,如果發現優點更應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

“老師也應加強對患兒的輔導和督促,減輕他們的學業負擔,並改進教育方法。”

他舉例説,老師可以為這類孩子的座位另作安排,並隨時檢查他們是否有抄寫和記下須回家準備的功課。

孩子多動症的表現 推薦治療多動症最佳方法 第5張

孩子多動症的表現 推薦治療多動症最佳方法

好朋友策略有助改善病情

他補充説,老師如果能為這類患兒安排“好朋友策略”,讓另一個學生扮演好朋友的角色,隨時幫忙他和提醒他,也會有助於患兒改善病情。

醫生説,對6歲以下的患兒應以教育和行為矯正為主,6歲以上的學齡兒童則可酌量給予藥物治療。

“中樞興奮劑是首選藥物,只要遵照醫生囑咐用藥,副作用問題並不嚴重,症狀卻能大大改善。”

他透露,目前最常用的藥是利他林(ritaline)。這種藥片易吸收,療效強,對中樞神經有較強的興奮作用,患兒用藥後小動作減少,學習成績大有進步。

“這種藥的副作用包括食慾不振,噁心和失眠等,一般都不嚴重。”

患兒如伴有焦慮或抑鬱症狀者,則適合服食抗抑鬱藥如去甲丙咪嗪(desipramine)和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等。

醫生指出,接受治療的多動兒長大後有三分之二不再出現任何精神障礙症狀。

“醫學調查顯示,多動症患兒到了二十幾歲時,大部分都不會再出現情緒或者行為異常的毛病。”

孩子多動症的表現 推薦治療多動症最佳方法 第6張

孩子多動症的表現 推薦治療多動症最佳方法

多動症不是成長必經路

另一方面,家庭環境和社會教育,對兒童多動症的發生和發展也有很大影響。

醫生説,父母關係不和、家庭氣氛緊張、幼年喪母、學校功課負擔過重、父母和教師採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都可能促成具有遺傳因素的兒童發病,或導致病情加重。

“第五種因素是腦損傷方面的因素,比如發高熱昏迷也會導致病兒後來變成多動症兒童。

“也有醫生指出,多動症是由於大腦前額葉發育遲緩引起的。”

科學家便曾作過實驗,把猴子背側額葉切除,這猴子過後就會有多動和注意力分散的現像。

醫生説,從以上介紹的五種病因學説來看,老師和家長便不應隨意責怪孩子,以為他們是特別頑皮的壞孩子,當然也不可視為大人管教無方。

“孩子患上多動症,與食物無關。不過,多動症並不是成長過程的必經階段,也並不是暫時現像。”

他鄭重指出,孩子患上多動症便應該帶他們接受治療,只要多方面配合,療效還是很好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