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和馬牙的區別 - 從五個方面來區分

來源:魅力女性吧 5.29K

許多家長老是分不清鵝口瘡和馬牙,那麼到底怎麼區分馬牙和鵝口瘡,鵝口瘡和馬牙的區別是什麼,下面跟隨小編一起詳細瞭解瞭解吧~

鵝口瘡和馬牙的症狀不同

鵝口瘡通常在牙齦周圍形成,周圍無炎症反應,有斑片狀白膜附着,形似奶塊。用棉籤可輕輕剝去。剝去白色黏膜後,基底部充血明顯。輕微感染時,白斑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的痛感,或僅在進食時有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鵝口瘡和馬牙的區別 從五個方面來區分

而馬牙大多數出現在嬰兒4~6周時,口腔上齶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很象是長出來的牙齒。馬牙一般沒有不適感,個別嬰兒比較嚴重可出現愛搖頭、煩躁、哭鬧、咬奶頭,甚至拒食。

鵝口瘡和馬牙的區別 從五個方面來區分 第2張

鵝口瘡和馬牙的發生原因不同

鵝口瘡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找到,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餵養者手指的污染傳播。

而馬牙是牙齒在發育過程中,口腔粘膜上皮增生加厚,形成牙板,牙板繼續發育形成乳牙胚,乳牙胚發育到一定程度時,牙板就會破裂,部分被吸收,部分逐漸增生角質化,在牙牀上形成小球狀的白色顆粒,這就是“馬牙”,也叫“板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鵝口瘡和馬牙的區別 從五個方面來區分 第3張

鵝口瘡和馬牙的發生羣體不同

鵝口瘡是一種由真菌感染的兒童口腔疾病,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而馬牙無特殊羣體,一般是新生兒會出現馬牙,並在滿百日後逐漸消失,並不再發生。

鵝口瘡和馬牙的區別 從五個方面來區分 第4張

鵝口瘡和馬牙產生的後果不同

鵝口瘡必須及時治療,若放任不管或耽誤治療了,那麼斑點狀黴菌會越長越多,可融合成片或連在一起,且厚度增加。隨着病情加重,新生兒可表現出煩躁不安,進食減少,且因進食時疼痛而拒食。嚴重的可擴散到咽喉,引起吞嚥困難,若擴散到氣管可引起黴菌性腸炎和黴菌性肺炎,甚至全身性念珠菌感染。

而馬牙是新生兒的正常生理現象,一般不會對寶寶造成危害,持續幾周至數月即可自行消退。個別嬰兒會出現頻繁搖頭、煩躁、哭鬧、咬奶頭,甚至不吃奶的症狀,這是由於局部發癢、發脹等不適感引起的,不是病,但如果持續時間久也要去看醫生。

鵝口瘡和馬牙的區別 從五個方面來區分 第5張

鵝口瘡和馬牙的處理方法不同

寶寶患鵝口瘡必須去醫院及時治療,而口腔內局部用藥是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比如説用弱鹼性溶液,如2%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然後用鹽水棉球洗乾淨,最後塗上1%龍膽紫,每天2次,一般2~4天就可治癒。

或局部也可用制黴菌素,先將制黴菌素50萬單位(片)碾成細末,平均分成4份,每次用1份,直接撒入患兒的口腔內,不喂水,讓寶寶自己用舌頭攪拌,使藥物與口腔黏膜充分地接觸,一般每天2次,幾天後即可見效。

而馬牙一般是不需要用藥治療的,一般持續幾周至數月即可自行消退。尤其是在體積不大,不影響寶寶吃奶的情況下,千萬不要用縫衣針挑破或用布去擦,寶寶的口腔粘膜很薄,血管很豐富,如有破口極易引起感染,甚至造成敗血症。

若硬塊較大,會有齒齦脹癢、疼痛,寶寶可表現搖頭、煩躁、咬奶頭或拒食、啼哭等現象,爸媽們可以用2%紅汞消毒後,用消毒針挑破馬牙硬塊,放出白色漿汁,再用鹽水棉棒擦淨後,搽上錫類散或冰硼散既可。如果寶寶的馬牙非常嚴重,最好還是去醫院請醫生幫忙診治。

鵝口瘡和馬牙的區別 從五個方面來區分 第6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