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元夜》譯文

來源:魅力女性吧 2.2W
朱淑真《元夜》譯文

女兒在揹着朱淑真的《夏螢》:熠耀迎宵上,林間點點光。初疑星錯落,渾訝火熒煌。着雨藏花塢,隨風入畫堂。兒童競追撲,照宇集書囊。忽然地想起這位女子,朱淑真少喜讀書,酷愛文學,善為詩詞。自稱“翰墨文章之能,非婦人女子之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鍾,不覺自鳴爾”(見《掬水月在手詩序》)。少女時的她應該是快樂自在的,如《春景》那般的歡快明麗:鬥草尋花正及時,不為容易見芳菲。誰能更覷閒針線,且滯春光伴酒卮。趁着春光明媚去尋覓鮮花,與女伴們鬥草戲耍。這不僅因芬芳穠豔的春景彌足珍貴,更重要的是春光激發了對美好青春的珍惜,因而她不肯為閨中女訓女誡所拘去拿針線,而要歡欣喜躍地舉起酒杯,邀請春天與自己共度良辰。這樣的她,想必夏夜裏輕羅小扇撲流螢的清爽興致也是少不得的。在四季美景中,她快樂地憧憬未來:初合雙鬟學畫眉,未知心事屬他誰待將滿抱中秋月,分付蕭郎萬首詩。(《秋日偶成》)雙鬟初合的她滿腹詩才,且通音畫,自然期望有一位知她懂她的蕭郎能夠與她琴瑟和鳴。魏仲恭説她的詞,“清新婉麗,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豈泛泛者所能及。”(《斷腸詩集序》)陳廷焯也説:“朱淑真詞才力不逮易安,然規模唐、五代,不失分寸。”(《白雨齋詞話》卷二),這樣的評價已經不低了,要知道,與她相比的,與她站在同一水平線上的,是幾千年來女子才情第一人,風華高妙的李清照。這些可不是蘇小小、薛濤之流可以獲得的。朱淑真是可愛嬌憨、活潑大膽的,這也是她絕不同於易安的地方。《清平樂·夏日遊湖》裏寫道:惱煙撩霧,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粧台。和喜歡的男孩相約遊湖,楊柳依依,荷花盛開。突然細雨菲菲,遊人四散離去,我們滯留在某處避雨。“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呵呵。讓人看了不禁莞爾。“最是分攜時候”,多麼依依不捨“歸來懶傍粧台”, 何等心蕩神迷!沉浸在熱戀中的她是那樣的歡喜,並用瞭如此大膽的詞句。讓人想起易安的“眼波才動被人猜”,那般的羞怯嬌矜。而淑真,是那樣的甜美嬌憨,在西湖淡煙輕雨中,盛開如花。(“易安‘眼波才動被人猜’,矜持得妙淑真‘嬌痴不怕人猜’,放誕得妙。均善於言情”《蓮子居詞話》卷二)想象中的幸福如此簡單,似乎是觸手可及的。正當她深閨刺繡,春日凝眸,對愛情充滿美好的幻想時,卻要奉了父母之命完婚。曾經見過天花亂墜的美,所以後來的滿紙濃愁,一片慘淡,顯得格外的觸目驚心。《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上元燈節時等着意中人赴約。他沒來,花市依然燈如晝,可是那份亮烈卻照得她心灰意冷。想起去年這個黃昏後,月到柳梢頭時,兩個人已經倩影雙雙,一起觀燈賞月,現在形單影隻,她忍不住哭濕了春衫袖。這首詞確為詞中珍品,臉炙人口,一唱三歎!但是,也正由於這首詞,引發了後人許多議論。一派認為朱淑真寫出這樣的豔詞,説明她操行不貞,“詞則佳矣,豈良人家婦所宜道耶!”(楊慎《升庵詞品》)一派則為她辯護:這首詞根本不是她寫的,因此談不到貞不貞的問題。“此本由掇拾而成,其元夜《生查子》一首,本歐陽修作,在《廬陵集》一百三十一卷中,編錄者妄行採入,世遂以淑真為泆女,誤莫甚矣。”(紀昀《四庫全書簡明目錄》的《斷腸詞》簡介)論定一個人的品行,只從一首詞作為依據,顯見得太過草率。且同一首詞,女子寫來,有失婦道,男子所作,便無可厚菲。衞道士心態,何足道哉!朱淑真尚有三首《元夜》詩,其中一首雲:火樹銀花觸目紅,極天歌聲暖春風。新歡入手愁忙裏,舊時驚心憶夢中。但願暫成人譴眷,不妨常任月腺隴。賞燈哪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同上述《元夕》詞相比,都是寫元宵佳節過得索然無味,思想起舊事黯然心驚的情緒,兩者的意境是相通的,時間是相連的,格調是相似的,一詩一詞感傷懷人的情緒一脈相承,情緒相連。且《元夕》在風格上不僅與《元夜》詩相似,而且與她的其它詞作亦相近。她善於用白描的手法,通俗的語言,來寫她的真情實感也善於用前後對比的筆法,簡煉明暢的文筆,來寫她的悲歡離合。細品《元夕》,的確不像六一居士手筆,更像是朱淑真的斷腸之聲。“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終於在愛裏,失散了。對於她所嫁何人,眾説紛紜。柏楊先生形容得尤其生動有趣且解氣,然而即使那個他入仕為官,而非市井民家,“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有些照樣也是一堆牛糞也。”總之是,兩人格格不入。易安居士和她的趙明誠過了幾年金石書畫的生活,夫妻唱和,所得其樂雖然短暫,卻足以慰籍終身。而朱淑真遇人不淑,所嫁非所愛,只能感歎 “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催。願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落花》)。再來看她後來寫的詞:《謁金門·春半》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十二闌干閒倚遍,愁來天不管。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眼見着大好春光,心中傷情無限,愁懷難遣、百無聊賴,只得發出“愁來天不管”的怨恨。大好春光,本應為成雙佳人享受,而自己單身隻影,竟比不上鶯鶯燕燕們自由、歡樂。只有將滿紙思念盡付詞章,慪斷愁腸。《減字木蘭花·春怨》獨行獨坐,獨倡獨酬還獨卧。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此情誰見,淚洗殘粧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詞作伊始,短短兩句,連用五個“獨”字而都妥潤自然,確是她獨闢蹊徑、自鑄新詞的妙構。可再想她本是那樣的歡快活潑,喜愛交遊,幾經人世的悽風苦雨之後,日常生活裏,卻怎樣都免不了一個“獨”字。即使淡淡的春風竟也感到寒氣襲人。本是熱愛生活、珍惜青春、愛美粧的人,“自折梅花插鬢端”、“淺注胭脂剪絳綃”,而今竟聽任“淚洗殘粧”毫不顧惜,一何發人悲思!孤悽愁病的人兒面對那昏黃暗淡的燈光,把燈芯挑了又挑……。又有《愁懷》,直接抱怨自己的丈夫: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似休生連理枝。如今的人興許並不覺得有什麼很過份的言辭,但古時女子,公開在詩句中抱怨自己的老公不好,説些“羽翼不相宜”之類的話,已經是十分激烈怨憤的話了。有時,很難講,到底誰更無情不甘自己的一生就這樣消磨下去,到底離了婚。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由能愛此工。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可在那樣禮教森嚴的時代,這樣的行為無異於離經叛道。年輕的她回到兒時的家後,這個家看她的眼神再也不是象看那個嬌憨的少女一樣充滿憐愛了。此後,不但孤寂,而且絕望。滿懷幽怨:“我無雲翼飛歸去,杜宇能飛而不歸”,“待封一掬傷心淚,寄與南樓薄倖人”。夢已斷,心已死。不久她就在滿懷悲愁中死去,又一説是投西湖自盡的。一生尋尋覓覓,最終也沒有等到和她一起分付萬首詩的蕭郎。父母認為這樣的女兒有虧德行,不許她安葬入土認定是她的多學多才害了她,以至不能安心地做一個正經婦人,將她所有的詩作付之一炬。“其死也,不能葬骨於地下,如青冢之可吊,並其詩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傳者百不一存,是重不幸也,嗚呼冤哉!”(《斷腸集序》)宋是那樣積弱的國家,禮教卻是那樣森嚴,比軍法更不容違背,對女人的態度遠比對敵寇來得決裂勇猛。試想,男人的心思若全用在規置女人身上,那麼這個國家以後是怎樣的狼狽不堪,也都是活該的了。後來有人愛惜她的才華,將她的詩詞整理出來。縱觀其詩其詞,四季在她眼裏,每每都蒙着一層厚厚的愁緒悶情,其詩詞中多處出現“斷腸”二字,故後人以《斷腸集》稱其詩,以《斷腸詞》稱其詞。香已消,神仍聚。後人從她的詩詞中又再生了若干個她活在心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