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時代背景

來源:魅力女性吧 1.29W
孔子時代背景

從時代背景上,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戰國時期。春秋及其以後的戰國時代(前475一前221),是我國曆史上社會劇烈動盪的時代。差不多同一時期,古希臘出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偉大的哲學家印度有釋迎牟尼創立了佛教我國則是所謂諸子蜂起、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大動盪的時期,古人經常用“禮崩樂壞”來形容這個時期的亂象。所謂“禮”,簡單地講,是指各種社會制度、社會秩序。“禮崩”即社會制度、社會秩序已不被人們遵守。

例如,在孔子生活的魯國,周代等級森嚴的制度已經崩潰,周天子説話,魯國國君不聽,魯國國君説話,季氏家族不聽,季氏家族的老大季桓子説話,其家臣陽貨、公孫弗擾不聽。在這樣一個上不上、下不下的時代,誰説話都不算數,整個社會都亂套了。社會大動盪,按孟子的描述則是:“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上下尊卑的等級秩序完全亂了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統治階級上上下下也過着戰戰兢兢的生活。整個社會走向了崩潰的邊緣,這激起了很多有識之士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討論,進而,提出很多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案,由此,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

孔子幼年喪父,家中貧困,青年時曾為委吏、乘田等官職。曾問禮於老聃,問官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博聞強記,學識淵博。公元前500年,相定公,使齊國返還侵佔魯國的地域。公元前499年,任中都宰,後升大司寇,攝行相事,誅佞臣少正卯。公元前496年至公元前484年,周遊列國。公元前484年(周敬王三十六年)歸魯,一邊在杏林設壇教徒,一邊從事於著作,經他所刪定的書,有《詩》、《書》、《禮》《樂》《易》《春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