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起源

來源:魅力女性吧 2.66W
帽子起源

據《後漢書•輿服志》載:“上古衣毛而冒 皮”,《釋名》雲:“冒,帽也。”《尚書大傳》載: “成王問周公曰:‘舜之冠何如焉’周公曰: ‘古之人有冒皮而勾領者。’”

帽即“頭衣”、 “首服”。在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中,出 土的有陶笄、骨笄、骨簪等,説明這個時期已 有束髮甚至戴冠的冠帽了。冠帽的產生源於防暑禦寒的需要,人們 把一大片樹葉蓋在頭頂遮日或防雨,把一塊 皮毛包在頭上防凍,就是最初的“帽子”。成 語“衣冠楚楚”、“冠冕堂皇”中的“冠”、“冕” 指的就是帽子。

但是古時的冠帽不同於現在 的帽子,它只有狹窄的冠樑遮住頭頂的一部 分,不像現在的帽子蓋住頭的全部。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階級和 等級的差別,這種差別隨之在冠帽上明顯地 反映出來。於是,冠帽之間有了貴賤等級之 分,貧賤無身份的人不準戴冠帽。周代後期封建制度初興時,冠帽上的等 級區分走向系統化,冕服制中已有六冕,弁 服中已分三弁。

《禮記》、《週記》、《儀禮》等書 中,關於冠帽制度的記敍更多由簡到繁,不 同等級在不同場合要戴不同的冠帽。如帝王專用的“冕”,它前低後高,表示 恭敬,前面用絲線遮面,目的是目不斜視, 兩旁用絲線擋住耳朵,表示不聽讒言,成語 “視而不見”和“充耳不聞”便由此而來。皇 子繼承皇位,才能加“冕”。

帽子的發展起源

根據古籍中所描述的,黃帝是最先發明瞭冠和冕的人,在當時只有權勢地位較高的人才得以佩戴,比如皇帝還有大臣。後來的冠冕制度即由此形成。冠初期,唯有一冠樑,樑雖不寬卻有褶,於冠圈相連。纓帶於冠圈兩旁,須下結繩。冠包括冕,冕即為最高貴的冠。夏商時期,短筒狀帽箍流行於民間,多為平民男子佩戴。彎曲高冠多用於奴隸主貴族多佩戴之物,尚有多種裝飾。古人不止用帽子代表身份,髮型也盛行此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