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關十三隘

來源:魅力女性吧 2.74W
九關十三隘

説到我國古代著名關隘,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你肯定知道。還有玉門關、陽關、潼關等,雖然昔日用於軍事的雄風不復存在,但“西出陽關無故人”、“萬里從我塞上徵”等文化底藴源遠流長,且生生不息。華夏大地著名關隘很多,有九大著名關隘、內三關、外三關等等,在此梳理一下。

九大著名關隘

1、山海關

山海關,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東北15公里處,因於山海之間而得此名。它是東北與華北的咽喉要衝,是萬里長城起點的第一道雄關,和陝西潼關並列俗稱“天下第一關”。

2、潼關

潼關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為華北、中原、西北之咽喉要衝,也稱衝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

3、武勝關

武勝關位於河南省與湖北省交界的大別山脈的雞公山下,它與平靖關、九里關合稱“義陽三關”,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關中之關”的美譽。唐稱禮山關,後複稱武陽關。清始稱武勝關。

4、友誼關

友誼關位於廣西憑祥市西南18公里處,附近是崇山峻嶺,關藏山谷深處,為西南邊防重鎮。友誼關始建於漢朝,初名雍鳴關,後改名為雞陵關、界首關、大南關,到了明代又改為鎮南關。1953年改名睦南關,1965年改名為友誼關。

5、嘉峪關

嘉峪關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的西端的重要關隘,它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古稱其為“天下雄關”。門額刻“嘉峪關”三個遒勁有力的大字。

6、雁門關

雁門關位於山西省代縣縣城西北的雁門山腰,歷朝歷代都是拱衞京都、屏護中原的兵家重地。雁門額嵌石匾一方,橫書“天險”。

7、紫荊關

紫荊關位於河北省易縣紫荊嶺上,是內長城的重要隘口之一。因位於居庸關和倒馬關之間,明代時合稱它們為“內三關”,是由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區的要口。

8、娘子關

娘子關位於山西省平定縣與河北省的交界處,是出入山西省的咽喉之地。唐朝初年,高祖李淵的三女兒平陽公主曾率兵鎮守於此地,因而得名“娘子關”。

9、居庸關

居庸關始建於秦代,位於北京市昌平區,是長城險要關口之一,這裏有昔日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居庸疊翠”。居庸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毛主席曾讚譽的“不到長城非好漢”便指的是居庸關,其親筆題詞“不到長城非好漢”便坐落於此。

二、內三關

“內三關”指的是明代時以現今河北省境內沿內長城一路的三關,分別是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三關。居庸關在“九大著名關隘”中已經介紹過,此處省略。

1、紫荊關

紫荊關位於位於易縣城西40千米的紫荊嶺上,是長城的關口之一。為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宋時名金陂關 ,後因山多紫荊樹而改為現名。

2、倒馬關

倒馬關位於唐縣西北60公里的倒馬關鄉倒馬關村。倒馬關最初戰國時置,稱鴻之塞,漢代稱常山關,北魏叫鐵關,亦名鴻山關,明代以後通稱倒馬關。

三、外三關

外三關指的是明代以今山西境內沿內長城的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三關。雁門關在“九大著名關隘”中已經介紹過,此處省略。

1、寧武關

寧武關位於寧武縣城區,為始建於明代中期建築,是萬里長城上的重要關隘。在外三關之中,偏頭為極邊,雁門為衝要,而寧武介二關之中,控扼內邊之首,故為外三關鎮守總兵駐所所在地。戰國時,趙武靈王曾在此置樓煩關。北魏時廣寧、神武二郡先後治此,合稱寧武。

2、偏頭關

偏頭關位於偏關縣黃河邊。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三關”。偏頭關東連丫角山,西瀕黃河,因東仰西伏,故名偏頭。現存關城為明洪武十三年所建,明宣德、天順、弘治元年、嘉靖六年、隆慶年間均有修建。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上述中怎麼沒有玉門關和陽關的呢!這兩關在詩詞裏的名氣是很大的啊!既充滿霸氣和柔情,也是兵家必爭之關隘。這應該是大自然的厲害吧!在唐代,玉門關就極度荒涼。宋以後,日益肆虐的流沙逼着人們東撤,陽關和玉門關兩個共興共衰的關隘,便被無情的沙漠掩埋了。但她卻活在了詩詞裏:“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