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是誰發明

來源:魅力女性吧 2.1W
乘法是誰發明

   乘法是由萊布尼茨發明。

   1674年,萊布尼茨在物理學家馬略特的幫助下,製成了第一架乘法機,並將計算機呈交給巴黎科學院審查驗收,後來還當眾做過演示。他設計的這種新型計算機,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是固定的,用於加法和減法,其裝置與帕斯卡以前設計的加法機基本一樣。

   第二部分用於乘法和除法,是他專門設計的乘法器和除法器,由兩排齒輪構成。這是由萊布尼茨首創的,這架計算機中的許多裝置成為後來的技術標準,那些齒輪被稱為萊布尼茨輪。

乘法是中國發明的。

中國使用“九九口訣”的時間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戰國策》等書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見,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九九乘法歌訣》就已經開始流行了.

所以説,乘法是中國人發明的。

九九乘法表的發明者沒有具體記載了,但先秦時期《管子》中提到這個口訣由“宓戲”所作,而三國時代數學家劉徽在《九章算術》中的説法則是:“昔在包犧氏••••••作九九之術。”宓戲、包犧即伏羲氏,都是指黃帝時期的神話人物。

神話歸神話,回到現實,關於九九乘法表最著名記載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漢代韓晏的《韓詩外傳》卷三中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當年齊桓公專門設立了一個會館來召集各種牛人,可是過了很久都沒有人來應徵。一年後好不容易來了一個人,這位仁兄竟然進獻了他的見面禮——九九乘法表!齊桓公和在場的其他人都覺得好笑,這也好拿來當見面禮(側面印證那時九九乘法表已被大眾所熟知。)

於是這個人解釋:“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猶禮之,況賢於九九者乎!”如果你連我這個懂九九表的人都接納了,你還怕更有才能的人不來嗎齊桓公覺得有道理,就接納了他。果然這之後會館就門庭若市了。

不過那個時候“九九乘法表”的學名叫做“九九歌訣”,只有36句,沒有跟一相關的乘法,慢慢的,戰國初期到漢朝,才逐漸加入了“一九得九,一八得八••••••一一得一”這一串,變成了我們今天常用的45句九九乘法表。

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書籍,如先秦時期的《荀子》以及之後的《呂氏春秋》、《孫子算經》等書都有九九歌訣的記載。

和今天不一樣的是,那個時候的九九歌謠是一直反着來的,也就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背,真正的“倒背如流”,所以這個口訣以“九九”命名。到了宋元時期,九九乘法表才逐漸變成了今天從小到大這樣順序。

這還沒完,精益求精的古代人還不滿意,又把九九歌訣豐富了一下,從45句變成了81句——從1~9和1~9彼此相乘,這個時期大約是十三、十四世紀的時候。為了便於記憶,後人又經過刪改,最終演變成了我們現在常用的45句“九九乘法表”,又稱“小九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