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

來源:魅力女性吧 3.15W
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

1、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是社會存在是第一性,社會意識是第二性。

2、唯物論是一種哲學思想。這種哲學思想認為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基本觀點概括為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

3、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辨證關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具有阻礙作用。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2、社會兩大基本規律的矛盾運動。社會基本矛盾,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有規律的。其一是: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其二是,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的規律。

3、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4、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羣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

1、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2、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3、階級鬥爭理論。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羣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決定力量。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堅持黨的領導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具有內在一致性。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1、生產力通俗地講,生產力是有目的生產活動在一定時間內的效率。它包括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和勞動者。

2、生產關係是指人們在生產中以一定方式結合起來的共同活動和相互交換其活動的社會聯繫和社會關係。

3、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4、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反作用。

5、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6、評價歷史現象是生產力的標準是最後的標準。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1、經濟基礎是和物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係的總和,是社會在其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經濟制度和經濟關係。

2、上層建築是社會的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的觀點以及同這些觀點相適應的政治、法律等設施,在階級社會中和階級消滅之前,上層建築都有階級性。

3、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決定政治,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

階級鬥爭理論:

1、不同的社會形態有着的相應的對立階級。

2、不同的階級有着不同的階級利益和階級立場任何階級的措施、觀點都是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

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

1、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2、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3、階級鬥爭理論。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羣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決定力量。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堅持黨的領導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具有內在一致性。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1、生產力通俗地講,生產力是有目的生產活動在一定時間內的效率。它包括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和勞動者。

2、生產關係是指人們在生產中以一定方式結合起來的共同活動和相互交換其活動的社會聯繫和社會關係。

3、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4、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反作用。

5、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6、評價歷史現象是生產力的標準是最後的標準。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1、經濟基礎是和物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係的總和,是社會在其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經濟制度和經濟關係。

2、上層建築是社會的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的觀點以及同這些觀點相適應的政治、法律等設施,在階級社會中和階級消滅之前,上層建築都有階級性。

3、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決定政治,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

階級鬥爭理論:

1、不同的社會形態有着的相應的對立階級。

2、不同的階級有着不同的階級利益和階級立場任何階級的措施、觀點都是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

3、階級鬥爭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之一。3、階級鬥爭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之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