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先治吏什麼意思

來源:魅力女性吧 1.44W
治國先治吏什麼意思

任何朝代、任何當政的政黨和任何的最高統治者,都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都想讓自己治下的黎民百姓過上美好的幸福生活。

但就是因為個別利慾薰心自私自利的領導和工作者爭權奪利以權謀私,才造成了社會動盪民不聊生!

所以,歷朝歷代,對國家的治理,首先在於治吏。

只有地方各級機關單位部門的領導和工作者,端正態度、認清現實、擺正位置,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依法辦事。

工作中,不夾帶私心雜念、不徇私舞弊、不以權謀私,不貪贓枉法,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那麼人定勝天的人類,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解決不了問題!

治國先治吏

【釋義】治理國家首先要管好官吏。

【出處】綜合

【引申】《韓非子·有度》中説:當今之時,能去私曲,就公法者,則民安國治。”《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記載:“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古人論為官,推崇“清、慎、勤”,清指的是嚴於律己、嚴以修身的效果慎與勤,則是兢兢業業、腳踏實地的展現。在中國歷史上開明的君主都非常注重官員的清廉,尤其在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對貪污腐敗打擊手段之激烈、殘酷歷史上無人能出其右,僅藍玉一案涉案官員被誅殺者達一萬五千人之多,藍玉本人更是被剝皮實草。儘管如此明朝的貪污腐敗的問題沒有被徹底的杜絕。特別是明朝中後期貪污腐敗更為激烈,明史《陳登雲傳》曾記載“出按河南。歲大飢,人相食。副使崔應麟見民啖澤中雁矢,囊示登雲,登雲即進之於朝。”這句話大意是:陳登雲出任河南巡按。那年發生大饑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應麟看見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來給陳登雲看,陳登雲便送到朝廷。由此可見貪污腐敗對百姓來説危害之大説是滅頂之災也不為過,以至於人們對“衣冠禽獸”一詞直接理解品德敗壞的人謂這種人虛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禽獸。而忘記了本來意思是指官員的服飾。可見當時人們對官員的強烈的憎惡之情。最終大明王朝在內憂外患中轟然倒塌。為何明王朝反貪之狠辣,最終也在貪腐倒在貪腐之下,值得為政者深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