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力的六個層次

來源:魅力女性吧 2.88W
判斷力的六個層次

我們的判斷力有6個層次,分別是情緒判斷、偏好判斷、利益判斷、規則判斷、價值判斷與是非判斷。

先説情緒判斷。比如,幼兒園有個小孩,阿姨給他一塊餅乾,他嫌少,立刻嚎啕大哭阿姨趕忙給他加一塊,結果他嫌多,接着哭。

第一層:情緒判斷。 比如,幼兒園的小孩,老師分餅乾時,給了他一塊,他嫌少,立刻嚎啕大哭。小孩因為要求沒有被滿足,就哭鬧,這是典型的情緒判斷。講孩子,是因為有很多巨嬰,年齡早已成年,但非常不成熟,做什麼都非常情緒化。 

第二層:偏好判斷。 比如,端午節粽子的“甜鹹之爭”,誰都覺得自己這邊才是正宗的,誰也説服不了誰,這就是典型的偏好判斷。偏好判斷就是把評判標準建立在自我偏好上,甚至拿自己的口味、審美和習慣去要求別人。 

第三層:利益判斷。 以上兩種判斷,都是很主觀、很不成熟。一個人只有意識到,主觀看法不重要,客觀存在才是關鍵時,才會開始形成較為成熟的判斷力。 成熟判斷力的起點,是利益判斷,這是判斷力的第三層。 所謂利益判斷,就是根據事情是否對自己有利去做判斷。比如,某個社區得到一筆資金,是用來建老年活動中心,還是建一個兒童樂園雖然兩個都有必要,可錢就這麼多,只能建一個,這時候就需要通過利益判斷來取捨。老人多,就優先建老年活動中心,孩子多,那就優先建兒童樂園。 利益判斷是一個兩難選擇,但不管你選擇哪一方,都是從利益上來綜合考慮的,所以都可以説是正確的。 

第四層:規則判斷。 什麼是規則判斷 其實就是明白一點:這個世界,一切規則都意味着不公平。 雖然説沒有規則,就沒有公平,但規則之間是存在衝突的。 比如,某地舉行西瓜大賽,請瓜農們討論評選標準。結果,老張説“要比誰的西瓜大”,老王説“要比誰的西瓜甜”,老李説“要比誰的西瓜好看”,老趙説“要比誰的西瓜產量高”,如果這樣的話,就吵架了,所以,這個世界需要一些看起來不公平的統一規則,來防止吵架。 

第五層:是非判斷。 聽起來似乎很簡單,因為絕大多數人在大是大非上是有清醒認識的。比如我們都知道,偷東西是不對的,是會被抓去吃牢飯的。但還是有些人在是非判斷上很糊塗,比如他自己不去偷,唆使別人去偷,因為他們害怕被抓到。這些人的是非,只是出於對後果的恐懼,而不是對價值的正確認知。 還有一些人,喜歡把規則判斷和是非判斷混為一談,把別人通過規則判斷獲得的商業機會視為鑽空子,覺得人只有變壞才能賺到錢,自己沒有賺到錢是因為太善良。這種人喜歡通過曲解來獲得心理平衡,基本喪失了是非判斷的能力。 

第六層:價值判斷。 有了是非判斷的能力,知道了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能做,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最終形成的,就是良好的價值判斷,達到了判斷力的第6層。 是非判斷是我們行為的依據,價值判斷則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前者告訴我們該做些什麼,後者告訴我們該如何做。前者教導我們做對的事情,後者告訴我們把事情做對。掌握了這兩個判斷方法,你會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