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袍斷義有什麼歷史典故

來源:魅力女性吧 2.6W
割袍斷義有什麼歷史典故

“割袍斷義”又稱“管寧割席”,出自 "管寧割席"的故事,載於南朝宋國的劉義慶所著的《世説新語·德行》.文中講到華歆因心神不一,管寧割斷席子與之斷交.後用來形容與朋友斷交.

    "割袍斷義"又稱"管寧割席",出自"管寧割席"的故事,載於南朝宋國的劉義慶所著的《世説新語·德行》。文中講到華歆因心神不一,管寧割斷席子與之斷交。後用來形容與朋友斷交。

管寧,北海朱虛(今山東安丘)人,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的後代,華歆為漢末三國時期名士。這件事是説,管、華二人一起在菜園裏鋤地的時候,發現地上有一塊黃金。管寧繼續揮鋤,把黃金看得如同瓦石一樣,而華歆把黃金拿起來,然後又扔掉了。管、華曾同坐在一張席上讀書,正好在官員坐着車經過門口,管寧仍在讀書,而華歆卻扔下書出去了。

從對金錢和權勢的態度,可以判斷人的思想意識的傾向。故事雖小,映照卻大。正如《大學》所説:"誠於中,形於外。"可見加強思想修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重要。但須指出的是,雖然故事裏是褒管貶華,但歷史上的華歆,卻是一個嚴於律己、淡於財欲、富於經邦治世才能的人物。

“割袍斷義”又稱”管寧割席”,出自“管寧割席"的故事

     三國時期有一對朋友,名叫管寧和華歆但是二人三觀不同,面對黃金和權貴,管寧視若無睹,華歆卻無比羨慕,於是管寧將兩人同坐的席子從中間割開,説:“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

這個故事也就是後人割袍斷義和劃地斷義的原型,表示兩個至交好友或者同胞兄弟劃清界限,不再為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