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的症狀 - 不要把腹瀉和痢疾混為一談

來源:魅力女性吧 1.54W

腸道疾病是夏季的高發病,而細菌性痢疾是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之一。常發病於小兒當中,而因為缺乏對其病症的瞭解,我們常常不能分清是否得了痢疾。那麼,痢疾有哪些症狀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痢疾的症狀

1、腹瀉

腹瀉拉肚子是痢疾最要的表現,輕者每天2~5次,嚴重時,一天數十次不等。由於其症狀與單純性腹瀉相似,所以需區分開來。生活中拉肚子不一定就是痢疾,也可能是單純的吃壞了東西,但如果腹瀉的同時伴有發熱、腹痛、痢疾、裏急後重、大便膿血等的症狀時就要警惕可能是痢疾在作祟了。當然,保險起見,最好及時就醫,請醫生診斷。

痢疾和一般腹瀉的區別:菌痢易發熱,可見粘液樣大便(象鼻涕樣的東西),便前哭鬧、便後稍好;化驗便常規可見膿細胞。需要抗感染治療。 一般的腹瀉,腹部受涼所致等,便次多,但精神狀態還好,化驗便常規無異常。注意分清再對症治療哦。

2、發熱

痢疾是細菌引起的腸胃傳染性疾病,當細菌和病毒進入人體後,刺激神經,會引起發燒。痢疾多數有發熱表現,但熱勢輕重不一,並且發熱程度與病情的輕重是一致的。

痢疾的症狀 不要把腹瀉和痢疾混為一談

3、腹痛

細菌和病毒侵犯腸胃,常造成腹部疼痛。痢疾引起的腹痛一般不太嚴重,多在下腹及肚臍周圍,呈陣發性,大便後減輕。

4、裏急後重

因為受到炎症刺激使得患者很想解大便,就算肚子拉空,病人還一直有迫不及待解大便的感覺就叫做裏急後重。這是痢疾的一個典型症狀。

裏急後重:裏急後重是醫學術語,形容拉肚子時的一種症狀,一般病人患細菌性痢疾時都有"裏急後重"的感覺。裏急即形容大便在腹內急迫,窘迫急痛,欲解下為爽;後重形容大便至肛門,有重滯欲下不下之感,肛直腸及髓尾部墜脹,裏急後重與持便意感。

痢疾的症狀 不要把腹瀉和痢疾混為一談 第2張

5、便血

初發病時,痢疾腹瀉呈消化不良樣稀便,由於腸道內膜感染,病人可排出膿血便和粘液便。發生痢疾後,應儘快就醫,大便培養是診斷痢疾的可靠方法。

6、全身症狀

痢疾情況嚴重時還會引起全身症狀,如肌肉痠痛、周身不適、血象增高等。

痢疾的症狀 不要把腹瀉和痢疾混為一談 第3張

嚴重程度不同的痢疾及其表現症狀

1、普通型:起病急、高燒、大便每天10次以上,內有粘液膿血,便後有沉脹、下墜感。患兒全身乏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陣發性腹痛。

2、輕型:不發熱或低熱,大便(每天3~4次)便內膿血量不多或公為粘液,無明顯全身症狀。2~3天內病情好轉。

3、重型:每天大便數十次,內有膿血,有裏急後重,全腹劇痛,伴嘔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狀不重。

4、中毒型:多見於2~7歲小兒。發病急驟、高熱、驚厥、昏迷、休克、呼衰等,全身中毒症狀明顯,腸道症狀常見於24~36小時才出現。此型病情較重。

5、慢性痢疾:病程超過2個月以上者,常見天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的嬰幼兒,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經正規治療,遷延不愈而致體温正常或低熱,大便性質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膿血交替出現。

痢疾的症狀 不要把腹瀉和痢疾混為一談 第4張

夏天應如何預防痢疾

預防細菌性痢疾要注意飲食衞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變質的食物。製作食品時應生熟分開,已經烹調好的食品,不要再放回盛過生食品的碗內。餐具、食物等要做好洗滌消毒工作。另外,要少吃油膩、多吃清淡食物,不要吃隔夜菜,打開的水果,如西瓜儘量要一次吃完或用保鮮膜將其封好後,再放到冰箱保存,即使放到冰箱裏,時間最好也別超24小時。

痢疾的症狀 不要把腹瀉和痢疾混為一談 第5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