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減負怎麼減 - 雙減下學校作業改革面臨的六大挑戰

來源:魅力女性吧 1.67W

作業減負怎麼減?作業改革是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做作業的過程,是學生從教師指導下的課堂教學向沒有教師指導的自主學習過渡的過程,需要學校和教師給予充分重視。“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作業改革將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

挑戰一:讓作業成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長期以來,大家普遍認為作業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和對學習成果的診斷,做作業是評價學生的過程,所以很多老師習慣於給學生下發試卷作為作業,誤以為做作業就是做試卷,但實際上作業並不是如此簡單。

學生做作業的過程中,可以查閲工具書、教科書和筆記,可以上網查資料,還可以詢問家長或同學,所以完成作業的結果不能在嚴格意義上證明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發揮評價診斷作用。

做作業的過程,本質上是學生從有教師指導的課堂教學,過渡到沒有教師指導的自主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依靠自身的能力去理解、內化和掌握學習內容的過程,是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教師就要有意識地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架設思維支架,提供參考資料和必要的學習方法指導等。比如,預習批註的方法、記憶單詞的方法、閲讀策略、整理錯題的策略等,這些都是現有作業設計中非常欠缺的。當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反覆運用這些方法,就可以將其逐步內化為自己的學習習慣,更高效地學習。

挑戰二:建構以校為本的高質量學校作業體系

為什麼要建構高質量的學校作業體系?因為單獨的幾條好作業,或者幾個單元的好作業都無法發揮系統效應。很多學校並不缺少校本作業,但是缺乏高質量的學校作業體系;很多教師也能設計出好的作業題,但是缺乏設計高質量學科作業體系的意識與能力。

目前很多學校所謂的校本作業,只是傳統作業題的簡單累加,在作業內容的縱向結構、難度結構、類型結構、水平結構等方面都缺乏整體設計,這就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的重複,也會導致作業與教學、評價之間的脱節等一系列問題,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學業負擔。

高質量的學校作業體系有三方面基本要求:一是每一門學科都要基於課標要求,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系統設計不同年級作業內容,確保作業難度、要求、類型等方面縱向序列的科學性,減少不必要的重複和無效的作業負擔;二是同一年級不同學科之間的作業體系要相互關聯,形成呼應;三是每一門學科從作業設計到批改、講評、輔導之間都要有系統思考。

挑戰三:跨學科作業的探索與實踐

跨學科作業主要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中的觀點和思維方式整合起來,突出學科知識與真實問題的關聯,以此為基礎設計相關學習任務。跨學科作業強調情境性、開放性、綜合性,相比較抄寫、背誦、書面練習等傳統作業,更注重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問題解決能力、元認知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堅持性、責任心和合作能力等。

無論是跨學科作業,還是學科內的綜合實踐類作業,都需要考慮科學性、可行性和必要性。跨學科作業要根據實際需要設計,不能“為跨而跨”;跨學科作業要真正有價值意義,而不能流於形式;跨學科作業與學科作業的數量比例要合理,形成有機的整體。

作業減負怎麼減 雙減下學校作業改革面臨的六大挑戰

挑戰四:真正發揮差異性作業的有效性

無法根據個體差異佈置作業,是當前學校作業體系最大的問題之一。要提升作業的針對性,實現作業個性化,就需要發揮差異性作業的有效性。差異性作業要求教師在作業的設計、批改、講評與輔導過程中,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知識技能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認知風格、智能傾向等各方面差異,因材施教。

作業的差異性具有兩個維度的含義,一是同一時間段內不同學生的差異;二是同一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差異。一般來説,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現作業的差異:一是通過作業的難度或者作業的數量不同體現差異,讓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達成符合自己現階段學習需求的目標;二是通過不同作業類型滿足學生的學習風格或興趣差異,激發學生對作業的興趣;三是通過給學生提供不同的結構性材料或者輔助性學習材料體現差異,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時間、步驟來完成作業,實現同一知識的內化,縮小學習成果間的差距。這幾種方式各有優劣勢,教師在設計差異性作業的時候可以根據內容靈活使用,而不必侷限於某一種方式。

挑戰五:實現“教學-作業-評價”一體化

除作業以外,學校日常的教學和考試評價與學生緊密相關,也是學校內涵發展中最重要的專業工作。如果説,教學是通過師生互動,解決“學什麼,怎麼學”的問題;那麼作業就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解決“如何學得更好”的問題;考試評價則是通過書面測試等方式,解決“學得怎麼樣”的問題。

目前,學校日常教學、作業和評價的脱節,是加重學生作業負擔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這種脱節往往表現為學校對日常作業、評價內容的要求遠遠高於對日常教學的內容要求,中間產生的落差也容易引導家長幫學生報名校外培訓班。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的雙重教學、作業要求,會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不必要的學習負擔不斷增加,學習習慣被破壞……教學、作業與評價的嚴重脱節,最終將導致家長產生對學校教育的“信任危機”,更為嚴重的是讓教師不知不覺中喪失在作業設計、命題等方面的專業能力。

因此,提高學校日常作業設計與實施質量,對作業進行“控量提質”,避免教學、作業與評價的脱節,實現學校教學、作業、評價的系統性、專業化,不僅是未來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難點所在,也是學校教育讓人民滿意的重點所在。教學、作業與評價系統的設計、實施是一件複雜而專業的工作,需要未來的學校教師具備教學、作業和評價系統化設計實施能力,不能只懂教學,不懂作業和評價;不能只會命題,不擅長教學。

挑戰六:探索線上線下融合式作業

信息化、智能化助力教育,是未來教育發展趨勢。信息化與作業系統的結合,也將成為未來教育所必須面對的課題。

與線下作業相比,線上作業具有隨時隨地、基於數據診斷分析精準施教、批改反饋及時、個性化推送、作業資源豐富等獨特優勢。線上作業可以不侷限於固定的班級、班額,可以不受制於時空限制,可以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自主選擇相應的作業,滿足學生的個性差異。

但不可否認的是,線上作業也存在明顯的侷限。線上作業最大的劣勢在於學生難以在線上高效完成社會實踐、合作性作業,動手類、開放類作業等類型的作業,而且容易對學生視力造成損害。網絡環境的誘惑和干擾,也提高了對學生自控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兩極分化問題。此外,要充分發揮線上作業的優勢,必須建立在線上作業資源豐富且高質量、算法科學、網絡環境流暢、軟件平台使用便捷等硬性條件的基礎上。當然,如果教師高度依賴線上作業,不去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也會造成更嚴重的題海戰術等問題。

因此,線上作業不能簡單替代線下作業,線上線下融合式作業才是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正確選擇。

未來,教師在教學、作業、評價等方面的專業能力將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需要學校給教師減少一些不必要的、低效的、無效的工作任務,讓教師能夠有足夠的時間,把精力和智慧投入到密切影響學生未來發展的業務工作中來,構建真正高質量的學校教育體系。

作業減負怎麼減 雙減下學校作業改革面臨的六大挑戰 第2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