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的歷史及現狀

來源:魅力女性吧 1.68W
果敢的歷史及現狀

果敢的歷史

明代中期,國勢強盛,周邊各少數民族部落紛紛稱臣納貢,接受明王朝的統治。在當時雲南與現在緬甸北部克欽邦、撣邦接壤的地方,明朝採取“以夷治夷”的方式對邊境“蠻夷”進行統治。明王朝在此設立了6個宣撫司、宣慰司,其中2個是在目前緬甸版圖上的孟養和木邦。當時,明朝的統治範圍很廣,薩爾温江的上游是中國的內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統治範圍。在伊洛瓦底江邊的八莫,明朝設立“威遠營”,並在此築壇誓眾,其誓詞曰:六慰拓開三宣恢復諸夷格心求遠貢獻,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縱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雲南巡撫陳用賓受命用武力收復了蠻莫(八莫),為了加強邊防,陳用賓在騰越州邊界築起了八關,即神護關(今雲南騰衝縣西北孟卡山)、萬仞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孟弄山)、巨石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息馬山)、銅壁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布哈山)、鐵壁關(今雲南隴川縣西北)和虎距關、漢龍關、天馬關(清末中英勘界時,三關劃歸緬甸)。這八關的關址距當時中緬邊界數十里至數百里不等。

1602年—1606年間,緬人舉兵向北進攻,先後攻佔八莫、孟養等地。1658年3月,南明“小朝庭”桂王永曆帝朱由榔,為“大西軍”擁戴而舉旗反清。同年10月進入雲南,終因不敵清兵而放棄昆明,經保山、騰衝退入緬甸。雖然戰事落敗,但在此期間卻出現一個驍勇善戰的羅姓將領,這就是後來在“金三角”威震一方的果敢人羅星漢的先祖。

1662年,吳三桂率清兵10萬之眾抵達緬甸阿瓦城郊,緬王莽白即將永曆帝及其母子妻妾送交清軍。永曆帝於同年6月被絞死於雲南昆明。在此之後,朱由榔的數千隨從,有的降清,有的逃往內地,但絕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緬甸北部地區。果敢地區的漢人便是這些明末官兵的後裔,果敢土司和萊莫土司也均延承了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官僚體系。

這一時期的果敢地區還有一部分漢人,這就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上的商賈馬幫。他們因留戀緬北而長久留了下來,其中以雲南、貴州、四川人居多。此外,“二戰”中被打散的國民黨遠征軍的老兵們,因衣食無着,被迫流落緬北,輾轉來到果敢。

因此,在緬北果敢一帶,人們的籍貫不僅有云貴高原,還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蘇、江西等地。羅星漢家的祖籍,就是中國南京人,傳至羅星漢正好是第10代。

永曆帝事件不久,在今臘戍附近的登尼,清政府設立“木邦宣慰司”一職,命其世守其地。但清政府畢竟鞭長莫及,多時是統而不治,實際上成為“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與清王朝談判定界,果敢正式劃入英屬緬甸。

整個果敢轄區呈條狀,多為山區、丘陵,主要是由三個大“壩子”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麻粟壩”。平均海拔1216米,年平均氣温16.8度,年平均降雨量1674毫米。

果敢南部是聞名於世的萊莫山,它雖然在地理上屬於當陽,但與麻慄壩卻有極為密切的關係。歷史上,萊莫土司、果敢(滾弄)土司均承襲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萊莫山由於是緬甸撣人的聚居區,漢撣文化交融在了一起,而果敢至今仍是較完整的華人傳統。無論從文化底藴,還是對於族系的認同上,這些地區的大多數百姓,幾乎都以自己是華人而自豪。在生活方式和習慣上,也與中國別無二致。對於任何外部勢力,這裏有一種天然的抵制與排斥。這也是作為緬甸少數民族的果敢漢人始終與緬人不能融合的原因所在。

英人統治緬甸時期,果敢、萊莫等地因是撣族聚居地而享受到了較大的民族自治權利,傳統的社會形態得以較為完整地保留下來。二戰時期,這裏山高皇帝遠,同時日本人對撣邦網開一面,同英國人一樣,採取了寬鬆的統治方式,使區內民眾得以休養生息。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法西斯鬥爭中,撣族、旅緬華人以及許多土司武裝,奮起抗戰,為民族獨立做出了貢獻。

在果敢地區活躍着數支地方勢力,最具影響力的是羅氏家族、楊氏家族、彭家聲及果敢同盟軍等。這幾支地方集團的發展史,與果敢歷史演進的關係是如此密切,以致於我們在研究果敢的歷史與現狀時均無法予以迴避。這些地方勢力的形成與發展,則構成了果敢歷史的主幹。

在果敢有這麼一個家族,他們從清朝初年就開始統治果敢、從清朝中早期就開始獲得清朝的認可對果敢進行合法統治,這個家族統治果敢時間非常漫長,總共持續了200多年的時間,一直到現如今的緬甸建國之後,才逐漸土崩瓦解消失在了歷史之中。

這個家族就是曾經的果敢土司家族楊氏。

楊氏家族的起源

這楊氏家族的祖先原本是南明李定國手下的部將,當年在清朝軍隊的絞殺下,李定國抵抗不過就率領着部隊退守到了現如今的雲南、緬甸一帶,與此同時,李定國手下的楊氏先祖也率領着自己的部隊來到了現如今的果敢。

在來到果敢後,楊氏先祖率領着自己的部隊和清朝軍隊展開了遊擊作戰。

在此過程中,他也沒有閒着,直接憑藉着自己的實力震懾住了當地的居民、一舉成為了統治果敢的土司。

而在楊氏先祖死後,隨着時光的流逝,楊氏家族的人漸漸忘卻了和清朝之間的仇恨。

在雍正年間,他們的族長就接受了來自於雍正皇帝賜予的世襲果敢縣令官職。

果敢與緬甸的聯繫

在清朝晚期的時候,隨着緬甸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與緬甸鄰近在一起的果敢也同樣被英國人狠下毒手從清朝手中搶奪了出去。

自此,果敢被劃入了英國的緬甸殖民地之中。

而在如此動盪的時局下,楊氏家族對果敢的統治仍然沒有被動搖。

這並不是説他們強悍到連英國人都收拾不了他們,而是因為英國的殖民地實在太過於龐大了,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收拾他們、去奪取他們對果敢的統治權,所以在他們表示了臣服之後,英國人也就懶得從他們手中奪權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着緬甸的自主建國,果敢楊氏再度經歷到了不一樣的變故。

在剛開始的時候,由於緬甸國力尚弱,因此緬甸政府對於果敢這樣的割據力量是處於拉攏態度的。

一直到緬甸國內的發展慢慢平定下來後,果敢楊氏才經歷到了危機。

隨着時局的穩定,緬甸政府考慮到了更為深遠的問題,這時候,他們開始把目光瞄向了那些地方割據勢力身上,想除掉這些割據勢力、一統地方上的權力。

當時,果敢的楊氏家族直接就成為了緬甸政府的頭號目標之一,先後遭受到了緬甸政府的針對、打擊。

在緬甸政府的針對打擊下,果敢的楊氏家族慢慢衰落了起來。

果敢同盟軍的由來以及現狀

而在楊氏家族走向窮途末路後,原本效忠於楊氏家族的羅星漢和彭家聲則趁此機會順勢發展,很快就崛起成為了當地的大軍閥。

我們提問中所説到的果敢同盟軍就是由這兩大軍閥中的彭家聲創建的,不過在最開始的時候,由於羅星漢得到了緬甸政府的支持,所以彭家聲開始時根本打不過羅星漢,還曾經一度被趕出了果敢。

彭家聲後來之所以能擊敗其他強敵成為果敢的首領,主要跟其曾加入過緬共勢力有關。

彭家聲是在自己的人生困境中加入緬共的,在加入了緬共勢力後,彭家聲從緬共的靠山手中拿來了許多武器,在足夠的武器補充下,他最終從羅星漢手中奪取了對果敢的掌控權。

在彭家聲投靠緬共勢力時,彭家聲所掌控着的果敢是歸屬於緬共勢力的一部分領土。

而在彭家聲於1989年脱離了緬共勢力後,果敢則不再歸屬於緬共勢力裏的管轄,接下來完全成為了彭家聲自己的地盤。

在當年脱離了緬共的時候,彭家聲特意給自己手下的軍隊改了名字,那時候他給自己軍隊所改的名字是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簡述起來説就是果敢同盟軍。

這支果敢同盟軍一共在果敢盤踞了許多年時間,直到2009年的時候,在緬甸政府軍和果敢同盟軍副司令的裏外聯合下,彭家聲以及他手下的一部分果敢同盟軍才被驅逐出了果敢。

從那之後,果敢同盟軍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受原本的果敢同盟軍副司令、現如今的果敢首領統率,他們是受到緬甸政府認可而存在的。

一部分則隨同着彭家聲一起遊離在果敢之外,時刻準備着奪回果敢。

果敢曾為中國西南邊境少數民族的地域,有大量漢族因為受滿清政府迫害湧入雲南省。18世紀,一支漢人移民後裔成為科幹山的地方勢力,後受封為世襲果敢土縣,向中國效忠。

19世紀末,果敢併入英屬緬甸,成為緬甸境內以華人為主體的土縣。

1959年緬甸廢除土司制度之後,果敢陷入了長期的動亂,直到1989年停戰才趨於穩定,成為今日的撣邦第一特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