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原則

來源:魅力女性吧 2.9W
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原則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這要求在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過程中要重視市場化、多元化的特徵。如何才能突出市場化、多元化特徵筆者認為,就是要建立生態補償市場,把生態補償納入市場調節範圍。

首先,賦予生態保護區和生態受益區獨立的、對等的市場地位。目前,我國生態補償試點多數是由生態保護區和受益區的上級政府牽頭,通過行政手段推動兩者之間開展生態補償工作。在實際操作中,這種補償模式往往存在補償標準偏低、生態保護區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生態保護區保護生態的積極性。而建立生態補償市場,就是要使保護區和受益區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享有對等的市場地位,生態補償建立在雙方自願協商的基礎上,反映了雙方的意願,有助於提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

其次,建立市場規則,規範市場行為。市場規則是市場主體應遵循的市場法則,包括市場準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和市場交易規則。對於生態補償市場來説,市場準入規則就是經過科學嚴密的評估,賦予生態保護區內具有生態保護能力和資質的農場、林場等經營組織合法的生態補償市場主體地位,允許其向市場供給優質的生態服務產品也要賦予受益區內受益經營組織(如自來水公司、種植養殖專業户等)合法的生態補償市場主體地位,規定其為生態服務產品購買付費。同時,允許民間環保組織參與其中,成為合法市場主體,供給或購買生態產品。由此,實現生態補償市場主體的多元化。

對於生態補償市場來説,市場競爭規則就是加強對市場主體的監管,打擊提供劣質生態服務產品、壟斷、欺詐等不公平競爭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例如,懲處保護區內生態環境損害事件的相關責任人,規範市場行為。在市場監管中,既要發揮政府職能部門市場監管的主體作用,也要發揮新聞媒體、環保組織和公眾民間監管的積極作用,實現市場監管的多元化。

對於生態補償市場來説,市場交易規則就是對交易方式和行為做出規定。生態補償市場交易方式(即生態補償方式)可多種多樣,給市場提供更多選擇。應按照“誰受益、誰補償,誰保護、誰受償”的原則,可採用現金補償、對口支援、水權及碳匯交易、產業園區共建、社會捐贈等補償手段,實現生態補償方式的多元化。

再次,生態補償價格要反映市場供求關係,受市場供求規律調節。生態補償基準價格可運用直接市場評價法、揭示偏好評估法、陳述偏好評估法等科學方法,經過科學嚴密的評估測算,使之能合理反映生態資源的生態服務價值,而不是人為低估。在科學補償基準價格的基礎上,使價格適應市場供求規律的調節,圍繞基準價格上下波動,更好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反映市場調節的作用。

總之,完善生態補償機制,要去行政化,突出市場化、多元化特徵,把生態補償納入市場調節範疇,發揮市場配置生態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一)堅持突出重點、先易後難的原則

(二)堅持公平公正、權責一致的原則

(三)堅持統籌協調、共同發展的原則

(四)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