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與身體錯位的靈魂——西安國際醫學中心整形醫院院長郭樹忠講述性別置換手術

來源:魅力女性吧 2.04W

“小夥子、小夥子,手術成功啦。”西西(化名)躺在手術枱上,隱約聽見主刀醫生的呼喚。從麻醉中慢慢甦醒的西西,下意識地探了探自己的身體。

“小夥子、小夥子,手術成功啦。”西西(化名)躺在手術枱上,隱約聽見主刀醫生的呼喚。從麻醉中慢慢甦醒的西西,下意識地探了探自己的身體。終於,“她”勇敢地邁出了這一步,不再是將自己包裹起來的假小子。在那一瞬間,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湧上心頭。這一天他等待的太久了。   在30歲前,西西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西西告訴華商報記者,從上小學開始,她就表現出了與其他女孩子的不同。抗拒媽媽準備的粉色書包、拒絕留長髮、牴觸去女衞生間。進入青春期,隨着身體發育,她更是討厭起自己愈發明顯的女性特徵,喜歡穿寬鬆的衣服、用緊緊的束胸遮住胸部、為每月如期而至的月經感到羞恥。她總是混跡在男孩子當中,有一羣仗義的哥們兒,喜歡可愛的女孩兒。   2021年5月13日,在這場由20餘名醫護人員耗時14個小時完成的“性別工程”中,作為一名跨性別者,西西切除了乳房、子宮及雙側輸卵管,重建了尿道,用剝離下的上臂皮瓣再造了擁有生理功能的男性生殖器。自此,“她”終於完成了人生中的巨大轉變,他成了一個真正的男孩子。

解救與身體錯位的靈魂——西安國際醫學中心整形醫院院長郭樹忠講述性別置換手術

 51%的跨性別者有性別置換手術需求   靈魂與性別並非一個共生體,它們可以相互獨立。   對於跨性別者來説,不論情感還是心理或是衣着打扮、言談舉止,Ta們都與出生時被“指派”的生理性別背道而馳,對於性別置換手術有着強烈的需求感。據有關數據顯示,在我國跨性別人口數量約有130萬至400萬人。   而據北京同志中心發佈的《2017年中國跨性別羣體生存現狀調查報告》顯示,51%的跨性別者有性別置換手術的需求,其中跨性別女性手術需求超77.8%,跨性別男性手術需求達56.2%。

解救與身體錯位的靈魂——西安國際醫學中心整形醫院院長郭樹忠講述性別置換手術 第2張

西安國際醫學中心整形醫院院長郭樹忠接受記者採訪

  “可以將性別置換手術理解為在破壞一箇舊世界的基礎上,建造一個新世界。手術不僅包括切除原有的生殖器官、重建新的生殖器官,還包括第二性徵的修復。”西西的主刀醫生、西安國際醫學中心整形醫院院長、國際知名體表器官再造專家郭樹忠表示,例如跨性別女性,性別置換手術除了要切除陰莖、睾丸這些男性生殖器,並重造陰道外,還需進行隆胸、面部女性化等手術。   在郭樹忠看來,相較於男性變女性,女性變男性在手術層面上更復雜。

解救與身體錯位的靈魂——西安國際醫學中心整形醫院院長郭樹忠講述性別置換手術 第3張

               西安國際醫學中心整形醫院院長郭樹忠進行性別置換手術

手術條件非常嚴格  父母有極大幹預權甚至決定權   在郭樹忠的門診中,會有六七十歲的老年人找到他,希望能在生命的最後一段路程中進行手術,想按照自己的心願做一次人。Ta們在家庭的壓力與社會的輿論中壓抑着自己的內心,去正常結婚生子,被迫“改正”自己的性取向或性別認知,一輩子並不幸福,在與家人和內心的抗爭中度過一生。   《2017年中國跨性別羣體生存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在我國跨性別羣體中僅有14.8%的有性別置換手術需求的人最後進行了這種手術,而在無法手術的原因中,72.4%經濟條件不允許,65.3%父母不同意。   由於手術的不可逆性和相關倫理問題,在我國對於性別置換手術有着非常嚴格的條件限制。2009年出台的《變性手術規範》中明確規定,要接受變性手術,術者本人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對變性的要求至少持續5年以上,且無反覆過程;患者以其選擇的性別公開地生活和工作至少2年;術前接受心理、精神治療不少於1年且無效;年齡大於20歲,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無外科手術禁忌症。   郭樹忠表示,除此之外,性別置換手術作為一項風險高、不可逆的手術,父母對於子女的性別轉換有着極大的干預權甚至決定權,即需要父母在公民變更性別申請表上簽字,且在公證處進行公證後,子女才能滿足手術條件。但實際上,只有極少數父母會在孩子持久的抗爭中勉強妥協。

解救與身體錯位的靈魂——西安國際醫學中心整形醫院院長郭樹忠講述性別置換手術 第4張

西安國際醫學中心整形醫院院長郭樹忠主刀為易性病患者手術

 跨性別者的生存依舊處於尷尬境地   那麼,完成性別置換手術真可以緩解性別焦慮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很快,Ta們可能會陷入新的焦慮中。是對於未來未知的焦慮、社會接納的焦慮、婚姻的焦慮、工作的焦慮、健康的焦慮等等。跨性別者的生存,依舊處於尷尬境地。   “不一樣,並不意味着Ta就是一個壞人或是一個好人;不一樣,並不意味着Ta就是一個怪人或是精神病。Ta們不是瘋子,Ta們不會傷害別人,很多人都很友善,甚至為了保護自己,會變得比別人更友善。Ta們善待我們,我們也要善待Ta們,社會應該慢慢地更寬容Ta們才行。”在郭樹忠看來,社會文明的體現是包容那些少數的人、與眾不同的人。傳統的社會要求“天下大同”,不能出現異類,但是現在的社會就應該包容那些與我們長得不一樣的人,因為Ta們也在為自己的人生努力地活着。

原文轉載至《華商報》記者 孫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