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精與氣的區別

來源:魅力女性吧 1.29W
道德經精與氣的區別

精,又稱精氣,在古代哲學中,一般泛指氣,是一種充塞於宇宙之中的無形(指肉眼看不見形質)而運動不息的極細微物質,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本原在某些情況下專指氣中的精粹部分,是構成人類的本原。

在中醫學中,精是指藏於臟腑中的液態精華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是人體生命之源。 既包括父母遺傳的性命物質,稱先天之精:又包括後天獲得的水谷之精,稱後天之精。

氣,在古代哲學中,是指存在於宇宙之中的不斷運動且無形可見的極細微物質,是宇宙萬物的共同構成本原。在中醫學中,是指人體內生命力很強、不斷運動且無形可見的極細微物質,既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激發和調控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感受和傳遞各種生命信息的載體。

氣的不斷運動,推動和調控着人體內外的新陳代謝,激發着物質與能量的轉化.負載和傳遞着生命信息,推動和調控着臟腑的機能,從而維繫着人體的生命進程。氣的運動停止,則意味着生命的終止。

(一)氣對精的作用

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精依氣生,氣化為精。精之生成源於氣,精之生理功能賴於氣之推動和激發。如腎精之祕藏,賴元氣固護於外。氣聚則精盈,氣弱則精走。元氣虧損,腎失封藏,每見失精之害。“精乃氣之子”,精之與氣,本自互生,精氣充足,則神自旺。

(二)精對氣的作用

“精化為氣,元氣由精而化也”(《類經,陰陽類》)。精藏於腎,腎精充盛,盛乃能瀉,不斷地供給五臟六腑,以促進臟腑的生理活動。五臟六腑的功能正常,則元氣方能化生不已。精盈則氣盛,精少則氣衰。故元精失則元氣不生,元陽不充。所以失精家每見少氣不足以息,動輒氣喘,肢倦神疲,懶於語言等氣虛之證。

中醫學精、氣、血、津液學説中精的概念,來源於中國古代哲學氣一元論中的“精氣説”。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發展史上,在氣的概念的演變過程中,氣範疇規定為精、精氣,提出了精氣説,認為精氣是最細微而能變化的氣,是最細微的物質存在,是世界的本原,是生命的來源。

精氣説中的精、精氣與氣一元論的氣範疇的含義同義。精、精氣即是氣,是形成天地萬物和人類的精微物質,是最細微的物質存在。精氣説是一種接近原子論的唯物主義思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