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仁政行王道的意思

來源:魅力女性吧 3.1W
施仁政行王道的意思

孟子的《孟子》闡述了“王道”和“仁政”的思想。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主張霸道指君主憑藉武力、刑法、權勢等進行統治。孟子所處的時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進的,凡是行法家主張,講求耕戰,富國強兵,便取得勝利。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説:“當世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於合縱連橫,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歷史到底在什麼時候青睞於“王道”,至今都不得而知。孟子是繼承了孔子的學思想發展而成為一整套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張的。《史記》也曾記載“孔子明王道,幹七十餘君,莫能用”的事實。

“仁政”學説是對孔子“仁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孔子的“仁”是一種含義極廣的倫理道德觀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愛人”。孟子從孔子的“仁學”思想出發,把它擴充發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施政綱領,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對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愛心。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為本”,孟子認為,對一個國家來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他還説:國君有過錯,臣民可以規勸,規勸多次不聽,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對兼併戰爭,他認為戰爭太殘酷,主張以“仁政”統一天下。在經濟上,孟子主張“民有恆產”,讓農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權,要減輕賦税。孟子“仁政”學説的理論基礎是“性善論”。孟子説“側隱之心,人皆有之。”

他認為善性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本性,也是區別人和動物的一個根本標誌。他還強調要重視對人的教育,強調客觀環境對人的影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