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醬豆最佳温度

來源:魅力女性吧 1.27W
發酵醬豆最佳温度

發醬豆的最佳温度 25度左右,但最好 不要超過30度。

首先要挑選上好的黃豆,保證顆粒飽滿,無蟲口、金黃圓潤。挑選黃豆看似簡單,但也有竅門,聰明的家庭主婦不是一顆一顆地去扒拉着挑揀,而是找一莛稈小蓋墊滾一滾,其方法是搲一小瓢黃豆倒在蓋墊上方,然後將小蓋墊稍傾斜,圓潤、飽滿的黃豆就滾到下方,有蟲口的、秕子則留在上方。

這樣,提高了揀豆子的效率,而且所挑選的黃豆幾乎沒有次品。豆子選好後,放在水裏洗淨,然後用清水浸泡一個晚上。待除去雜物後放在大鐵鍋裏,填上適量的清水,用大火蒸煮,此謂之煮醬豆。

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慢燉。豆子不能煮得太爛,開鍋後用筷子夾起一粒豆子嚐嚐,感覺軟和了,口感面面的,豆子膨脹變大、顏色稍發暗紅,用兩個手指夾住,輕輕一捏就能捏碎,拿在手裏黏糊糊的就差不多了。如果鍋裏的水剩得太多,則再加把火,這樣,煮豆的步驟就完成了。

接下來是發酵,習慣上叫“絲醬豆”。將煮好的黃豆趁熱撈出來,把湯水控出,均勻地放在紗布包袱中,包袱要透氣、透濕,然後趁熱放入石盆子或者烏盆子裏(泥陶盆),再用包袱蓋好。這種盆不僅有保暖的作用,而且還能避免搪瓷盆熱得快涼得也快的不足。

最後,再用棉被蓋起來,放到熱炕頭密封發酵。發酵過程中要控制好温度,一般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為宜,太高容易變質,太低起不到效果。發酵一般需要三到七天的時間,期間温度太高太低都不行,打開包袱,豆子顏色變暗,看上去黏乎乎的,用筷子輕輕一挑,筷子和豆粒之間,竟能拉起長長的絲線。絲拉得越稠越長,説明發酵的效果越好。

發得好的醬豆,用筷子都很難挑動。用鼻子聞一下,會發出一種無法形容的、略帶發黴的、臭臭的怪味。不知道是因為發酵的過程產生了撕扯不斷的細絲,還是因為產生了農村人常説一種現象——“絲孬”,才叫“絲醬豆”。

“絲孬”就是變質、發黴的意思,但“絲醬豆”的這種“絲孬”卻是生出可以食用的美味。至此,“絲醬豆”大功告成。小時候經常聽到鄰居們茶餘飯後的談話:“今年俺家的醬豆沒絲好,都臭在盆裏了。”“俺家的醬豆絲得真好,回頭搲碗給恁家嚐嚐。”這也説明“絲醬豆”雖然操作簡單,但也是需要技術和經驗的。

發酵温度是常温20°--30°之間,發酵過程一般來説都是在常温常壓下進行的生物化學反應,反應安全,要求條件也比較簡單。

滿族人家多數在年前將黃豆洗淨烀熟搗爛做成醬塊,放在屋裏棚板或櫃頂上,因室內有温度,能使醬塊發酵,待到來年舊曆四月十八前取下醬塊刷淨綠毛,掰成小塊入缸,一層醬渣一層鹽,再加入適量淨水,天天日曬打耙,缸上邊蒙一層紗布,防止颳風進入雜物灰塵,經過一個多月的日曬,醬色深紅,即可食用。

豆醬製作簡單又易保存很長時間,是一年四季中常食的佐料。年節包餃子時炸點油醬放裏面好吃,夏天熬茄子、豆角時放點大醬更好吃。醬缸裏秋天還能醃黃瓜、土豆、倭瓜、芹菜葉和根等各種醬鹹菜食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