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的歷史 - 是誰發明豆牙

來源:魅力女性吧 1.95W
豆芽的歷史 是誰發明豆牙

中國 《神農本草經》稱豆芽為“大豆黃卷”。

中國發明豆芽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創造發明者已不可考。最早的豆芽,是以黑大豆作為原料。《神農本草經》中,把“大豆黃卷”列為“中品”,記做法説:“造黃卷法,壬癸日(指的是冬末春初之時),以井華水浸黑大豆,候芽長五寸,幹之即為黃卷。用時熬過,服食所需也。”對其名解釋為:“大豆作黃卷,比之區萌而達櫱(niè)者,長十數倍矣。從艮而震,震而巽矣,自癸而甲,甲而乙矣(此句指豆芽發生的過程)。始生之曰黃,黃而卷,曲直之木性備矣。木為肝藏,藏真通於肝。肝藏,筋膜之氣也。大筋聚於膝,膝屬溪谷之府也。故主濕痺筋攣,膝痛不可屈伸。屈伸為曲直,象形從治法也。”早時豆芽首先是用於食療,其次用於道家養生。豆芽作為素菜食用,較早見於林洪的《山家清供》:“温陵(今福建泉州)人家,中元(農曆七月十五)前數日,以水浸黑豆,曝之。及芽,以糠皮置盆中,鋪沙植豆,用板壓。長則覆以桶,曉則曬之,欲其齊而不為風日損也。中元,則陳於祖宗之前,越三日出之。洗,焯以油、鹽、苦酒、香料可為茹,卷以麻餅尤佳。色淺黃,名‘鵝黃豆生’。”同樣文字,亦見於《雙槐歲抄》。《東京夢華錄》中稱豆芽為“種生”:“又以綠豆、小豆、小麥於瓷器內,以水浸之,生芽數寸,以紅藍草縷束之,謂之‘種生’,皆於街心彩幕帳設出絡貨賣。” 陳元靚《歲時廣記》中,則稱“豆菜”為“生花盆兒”:“京師每前七夕十日,以水漬綠豆成豌豆,日一二四易水,芽漸長至五六寸許,其苗能自立,則置小盆中,至乞巧可長尺許,謂之‘生花盆兒’,亦可以為菹。” 在宋朝時,食豆芽已相當普遍。豆芽與筍、菌,已並列為素食鮮味三霸。宋元時食豆芽,主要用於涼拌。《易牙遺意》記其方:“將綠豆冷水浸兩宿,候漲換水,淘兩次,烘乾。預掃地潔淨,以水灑濕,鋪紙一層,置豆於紙上,以盆蓋之。一日灑兩次水,候芽長,淘去殼。沸湯略焯,姜醋和之,肉燥尤宜。” 明清之後,有芼(mào 可供食用的野菜或水草)之為羹者,有以油炸之,亦有以雞汁和豚汁燙而食之。諸種豆芽中,豌豆苗相比更為鮮美。《清稗類鈔》記:“豌豆苗,在他處為蔬中常品,閩中則視作稀有之物。每於筵宴,見有清雞湯中浮綠葉數莖長六七寸者,即是。惟購時以兩計,每兩三十餘錢。” 食豆芽須掐去根鬚及豆,因此到清代稱做“掐菜”。到了明清,文人們就開始講究豆芽要入湯融味。《隨園食單》有豆芽條稱:“豆芽柔脆,餘頗愛之。炒須熟爛,作料之味才能融洽。可配燕窩,以柔配柔,以白配白故也。然以其賤而陪極貴,人多嗤之,不知惟巢由正可陪堯舜耳。”巢父與許由,此兩人都是隱士。堯要把君位讓給巢父,巢父不受。堯要把君位讓給許由,巢叫許由隱居。

熱門標籤